关于项城、平舆防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下载无反应,用“Edge”浏览器
2020年1月5日,河南省建筑业协会秘书长胡成海等一行前往平舆县对平舆防水产业发展进行实地调研,在平舆县政府党组成员、平舆县建筑防水协会会长郑进中和平舆县建筑防水协会副会长高伟等陪同下,走进蓝翎环科、驼峰防水等企业参观考察,并与平舆县建筑防水协会、防水企业负责人等相关同志举行了研讨会议,向平舆方面详细了解了平舆防水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规划。
2020年1月6日,胡成海等一行又前往与平舆县接壤的项城市,在项城市住建局副局长、项城防水协会秘书长王清远陪同下,前往彩虹集团等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实地考察,随后与项城市政协副主席、项城防水协会会长、党委书记王养岭和企业负责人代表等同志进行座谈,详细询问了解了项城防水产业的发展历程和规划。
根据本次调研的所见所闻形成以下调查报告。
一、项城、平舆建筑防水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1.产业朔源同根同源
关于项城和平舆,首先要说明二地的地理位置关系。虽然项城市隶属于周口市,平舆县隶属于驻马店市,但实际上项城市南部和平舆县北部多个乡镇接壤,这些乡镇的老百姓之间也是亲戚上面加亲戚,世代交往。
说起项城防水和平舆防水的朔源,项城和平舆防水人共同认可的是,现代的项城防水和平舆防水同根同源,都源于一个普通但重要的名字—黄培栋。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防水防潮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的黄培栋老先生1934年出生于项城市贾岭镇闫老寨大队祁庄自然村,而贾岭镇就位于河南项城、平舆和安徽临泉三县市交界处。1966年至1968年期间,黄培栋在青海省参加支援边疆建设,在此过程中掌握了沥青的熬制技巧。1973年,青海援建工作胜利完成,黄培栋回到家乡,遇到了当时令大家一筹莫展的粮库防潮防霉问题。黄培栋创造性地利用沥青防水技术,为贾岭粮管所做防水防止小麦霉变,在全省率先达到“四无”(无水分、无霉变、无鼠害、无虫蛀)粮仓标准。这一信息很快被传到外地,离贾岭200多里的确山县粮食局专门邀请黄培栋帮助整修粮仓,进而又扩展到整个驻马店地区的粮食部门。
1975年8月驻马店发生特大洪水,平舆、项城等地都是重灾区。“穷则思变”,此时,黄培栋已经开始带领18个徒弟转战四方做防水防潮,号称“十八罗汉”。后来徒弟传徒弟、邻居带邻居、亲戚连亲戚、朋友帮朋友,一传十、十传百,乡里乡亲、十里八村,都被带出去“搞沥青”,很快,防水技术就传遍了项城市,又发展到邻近的平舆县、临泉县、上蔡县等地。
2产业规模波澜壮阔
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项城防水和平舆防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可谓风生水起、波澜壮阔,以质量和信誉赢得了国内外建筑防水界的高度认可,共同占据了中国防水施工2/3左右的市场。从防水施工队到防水施工企业;防水施工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防水施工企业进入防水材料生产领域,又逐步走向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截至目前,项城市拥有防水(防腐、保温)企业5000余家,从业人员33万,年产值超过600亿元,占据全国建筑防水市场份额的1/3,业绩遍及全国各地,涉及房地产、高铁、地铁、桥梁、涵洞、地下管廊、水利工程等多个领域,承接了鸟巢、水立方、世博园、天安门修缮、北京西站、京沪高铁、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工程、并且与中建、中铁、中化、中防、万达、恒大、绿地、万科等央企、名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正因为项城防水页在全国各地享有公认的“业务精良、技术精湛、诚实守信、服务一流”的美誉,项城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全国建筑劳务示范基地”;项城市贾岭镇被命名为“中国现代建筑防水防潮业发源地”;项城市贾岭镇闫老寨行政村被命名为“中国防水防潮第一村”;黄培栋被命名为“中国建筑防水防潮业创始人”。
截至目前,平舆县拥有近万家防水施工企业和100多家防水材料生产企业,从业人员达30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4,年产值突破600亿元。平舆30万防水大军遍布全国,数千支防水队伍驰骋天下,实现了组织规模、施工规模、经济实力、技术力量4个全国同行业领先。平舆防水人先后承揽并出色完成了首都机场、北京西站、长江三峡工程、北京八达岭、宝兰铁路复线、鸟巢等全国大型重点工程的建设,承揽了全国1/3的防水工程,一部分人甚至已经走出了国门。继项城市之后,2010年,平舆县也被命名为“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
二、项城、平舆建筑防水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吃苦、无私、专研的项城、平舆防水人是防水产业兴起和发展的群众基础
20世纪80-90年代,项城、平舆等地勤劳的第一代防水人在黄培栋等开拓者的带领下,突破思想禁锢,背起行囊,哪里需要哪里去,奔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开始了他们艰难而又曲折的防水创业之路。
防水行业的特点就是“脏、苦、险、苦”,但是第一代防水人作为指挥员、技术员,同时也是战斗员,提着油桶、油壶,拿着木制的刮板,开始“搞沥青”。并且凭借匀实、平整、上乘的施工质量,第一代防水人承揽的工程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同时凭着亲戚和同乡关系把技术毫无保留的传给更多的人,施工队伍规模也越来越壮大。此后,施工队变成了施工公司、第二代甚至第三代防水人投入建筑防水行业,项城、平舆的建筑防水劳务逐渐形成逾60万人的规模。
在此过程中,防水技术的民间创新也从未停止。比如和茶壶外形相似但区别在于壶嘴在下面的沥青专用桶的研制成功,解决了以往用盆、废料浇筑沥青难以操作的问题;洗衣粉水可以扑灭熬制过程中不小心着火的沥青等等。
此后,随着一层沥青一层布防水效果虽好但两三年后可能因沥青风化而渗水的问题的出现,一毡二油、二毡三油,甚至三毡四油的技术开始应用,防水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毡三油、三毡四油,都很耗费工时、且有时候摊不匀,怎样把步骤简单化,而且不影响防水效果呢?勤劳智慧的防水人开始在工厂中直接把油和布结合在一起,做成油毡,油毡分三层,外面两层是沥青,里面包着毡布,这就是SBS新型卷材防水技术。迄今为止,SBS沥青卷材仍然占据着中国80%以上的防水材料市场。
2.项城、平舆防水行业协会的成立及其工作是防水产业发展壮大的组织保障
项城、平舆防水产业的兴起源于民间,但其产业的发展壮大却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为引导防水企业走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基地化的路子,项城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引导成立了项城市防水协会,指导协会把“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作为工作出发点,在合并重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晋升资质等方面加强对防水企业的跟踪指导。截至目前,项城市防水协会拥有会员企业3000多家,会员6000多人,已先后在北京、上海、沈阳、太原等地组建了14个驻外办事处,并在符合条件的办事处建立了党支部,为防水企业外出施工提供上门服务。项城市防水协会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项城防水”品牌的宣传,组织企业参加各类防水行业交流大会,并邀请国内知名防水企业家和技术专家到项城考察交流,有力提升了项城防水知名度。每年正月初六,项城市召开建筑防水产业发展大会,市四大班子领导、镇(办)、市直单位负责人及千余名企业代表参加,为即将外出闯市场的防水从业人员加油鼓劲。据悉,2019年大会上发放的奖励资金就超过了千万元。
平舆县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将发展建筑防水业列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1992年,平舆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建筑防水领导小组,聘请了中纪委扶贫办主任兼驻马店地委副书记和平舆县委副书记刘文元及河南省建设厅驻平舆扶贫工作的领导参与指导,召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防水防潮施工队伍负责人座谈,经过认真商榷,成立了河南省天地防水防潮工程有限公司,并在全国各地大中城市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加强平舆防水“散兵游勇”的组织管理,对平舆建筑防水业进入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轨道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08年,在平舆县委县政府指导下,平舆县建筑防水协会成立。截至目前,平舆县建筑防水协会会员6000余家,其中副会长单位108家、常务理事单位326家、理事单位938家,在全国个大中城市设立了30个办事处,成立了23个党支部,党员130人,有力地加强了对平舆防水企业和施工队伍的组织、引导和服务。每年正月初八到正月初十,平舆县召开为期三天的建筑防水产业大会,邀请全国各地的千余名平舆建筑防水精英共商平舆防水产业发展大计,大会期间,还举办全国建筑防水材料展,整体规模更胜项城。据悉,每年平舆县财政都拨出几百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建筑防水产业大会的召开。平舆县建筑防水协会和平舆县建筑防水产业大会有力地塑造了平舆防水品牌,将“团结拼搏、诚实守信、开放包容、创业创新”的平舆防水精神发扬和传播开去。
3、项城、平舆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是防水产业持续进步的政策纲领
目前,项城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建筑防水业 “一个总部四个基地”专项发展规划,即防水防潮企业总部,防水防潮材料生产基地、技术研发基地、技术人员培训基地、电商物流基地,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建筑防水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建筑防水业服务中心,出台了《关于促进建筑防水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谋划建立了建筑防水产业基金。
项城市建成了项城防水产业园和建筑防水大厦,设立建筑防水企业总部,为年纳税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免费提供办公场所。项城市在产业集聚区内规划了占地2000亩的防水产业园区,目前已入入驻包括投资数亿元的彩虹、亨科京建等4家企业;北京建中防水产业园项目(一期)已列入省重点项目,目前已入驻企业9家。以上进展为项城打造防水材料生产百亿集群基地奠定了牢靠基础。并且随着引导防水企业家回归的打造总部经济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截至2019年,项城注册的建筑防水企业已达1704家,实现税收1.18亿元。
项城市还建立了省级防水行业科技研发中心,为防水业防水材料创新、防水工程的创优提供了科技平台。项城市财政拨出专款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专利奖励,一系列奖励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并涌现出了大量科技创新成果。
平舆县委县政府编制了 “四二一”工程,四指的是打造四大基地:1.建成高质量的防水材料生产基地;2.建成由党委或党支部负责的总部施工指挥服务维权基地;3.在全国省会和重要城市设立建筑防水培训基地,保证防水队伍施工技术的规范性和工程的安全性;4.依托王复明院士工作站建立科技创新研发基地。二指的办好两会,即平舆县建筑防水协会和和平舆县建筑防水产业大会。一是依托“e族防水网”,建立互联网+防水服务平台。
平舆县建成了防水大厦为重点企业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规划建设了3.5平方公里的防水产业园,已入驻包括蓝翎环科、驼峰等投资数亿元的防水材料生产企业18家。总部经济注册企业总数百余家,预计2020年防水产业税收8000万元左右。
平舆县政府主导筹资4亿元打造的坝道工程医院(平舆)综合试验基地项目位于平舆县产业集聚区建筑防水产业园,项目占地266亩,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为技术核心,政府、企业、院校合作建立的国内首家从事工程防水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检测修复、咨询服务等的科研实验基地。同时,王复明院士工作站也已经落户平舆蓝翎环科。这是平舆防水产业科技创新基地的初见雏形,也代表平舆已经开始占据中国防水科技的桥头堡。
相信在未来,项城、平舆的防水品牌不仅代表建筑防水劳务品牌,还会是建筑防水材料和建筑防水科技的品牌。
三、关于防水产业发展的思考
1.如何打造与建筑同寿命的防水工程
根据和项城、平舆防水企业家的座谈,当前中国建筑防水技术总体分为柔性防水和刚性防水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和考察中实际观察的项城、平舆的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基本上是在生产防水SBS改性沥青、高分子卷材等一致的是,建筑行业防水基本上都在使用卷材这一柔性防水技术。而不论是高分子卷材也好、沥青基卷材也罢,只要是有机的卷材就会氧化、老化失去耐久性,势必不能实现和建筑同寿命。
那么刚性防水技术能否实现与建筑同寿命?例如,刚性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或者合金粉等无机防水材料不会氧化、老化,能与建筑做到同寿命,那么这些材料掺进混凝土中的结构自防水技术能做到与建筑同寿命吗?答案也许是能,但需要更多的实践验证,可以说刚性防水技术和刚性防水材料亟待发展和验证。
因此,在未来,如何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并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打造与建筑同寿命的防水工程,是防水人必须认真钻研的问题。
2.从既有建筑的防水修缮到建筑修缮
在考察座谈中,平舆的防水企业家重点谈到了受施工、材料、设计、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导致的既有建筑渗漏以及后续防水修缮的问题。根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与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联合发布《2013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5年的防水工程保修期到期时,建筑屋面的渗漏率是95.33%;地下建筑的渗漏率达到57.51%;厨房卫生间的渗漏率达到37.48%。
另一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推广应用泡沫塑料保温板、岩棉板、模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经多年应用与实践,该系统是较为成熟的外墙外保温技术,并已全面推广应用到高层建筑中。但是受材料、施工、监管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该系统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包括保温层脱落、墙体漏水、防护层开裂、发霉结露等),由此引发的投诉,以及人身伤亡、损毁车辆等事故屡见不鲜。
当然,不仅限于防水工程、保温工程,加上建筑结构这一影响建筑质量的第一大顽疾,再包括建筑装饰面老化、建筑机电系统老化等诸多问题,既有建筑修缮已经成为建筑行业不可回避的课题。
据统计,近20年来我国建筑面积增长了914%,既有建筑面积达700多亿平方米。随着社会的发展,住房短缺问题已基本解决,但由于不同年代的施工技术标准、施工水平不同以及建筑物的老化,近年来,每年平均约有20亿平方米的建筑需要进行修缮。据统计,2018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0264亿元。那么房屋修缮市场有多大呢?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个数值应该是新建房屋的1/5到1/3范围。也就是说,仅按2018年的开发投资数据,房屋修缮方面,至少应该有2万亿以上的市场规模。
那么建筑修缮产业的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对比防水产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相当于21世纪初的防水产业,民间的产业规模逐渐形成,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其重要性,例如一些修缮标准和技术规程的出台和近期“老旧改”的推动等。但是,行业性的组织和规范还没有形成,整个产业的技术还相对粗放、产业的发展还处于野蛮生长状态。因此,建筑修缮产业作为建筑行业逐渐兴起的分支产业,应引起整个行业的重视。
3.防水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
防水行业内流行着一句话“三分料七分工“,这就代表了防水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性。项城、平舆二地对防水人才的培训等比较重视,例如项城职专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建筑防水中专班,为建筑防水业培养后备力量;平舆建立了建筑防水学校和就业培训中心。近些年,二地每年都组织有几千人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且组织有建筑防水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对防水从业人员技能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对于整个防水行业来说,如何通过系统科学的培训体系设计和培训组织实施,将上百万的防水从业大军从散兵游勇式的游击队,成长为素质高、业务精、设备好的正规军,是应该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
四、由项城、平舆考察启迪的一些行业发展建议
1.关于建筑修缮的行业协会
根据以上章节叙述,防水修缮、保温修缮、结构修缮、装饰装修修缮等建筑行业分支产业介于市场需求的存在,产业也逐渐在民间蓬勃发展。但是,建筑修缮行业从施工到材料也存在着无人监管、市场混乱等现象,因此为提升对于建筑修缮行业的服务监管,加强建筑修缮的研究,不断探索节能环保、配套设施等的完善,促进建筑修缮相关企业的联合发展,构建合作平台、拓宽渠道、开拓市场、提供法律维权和信息等服务,增强法制观念和诚信自律意识,规范行业管理,成立关于建筑修缮的行业协会已经成为后建筑时代的现实需求。
2.关于建筑修缮的行业标准
从考察座谈中得知,例如防水修缮,就存在着防水修缮“马路游击队”使用的堵漏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售后基本无质保、收费混乱无标准等现象。这客观上一方面导致业主方满意度差,更重要的是,这也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此,为帮助建筑修缮施工企业和队伍确定科学、可行的修缮方案,统一建筑修缮施工质量标准、验收方法和收费标准,保证修缮工程质量,同时增强社会各界对既有建筑改造修缮水平的认可度,全面提高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水平,特别是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确保结构安全、鼓励科技创新、完善基本功能、传承历史风貌、提升居住环境,推进既有建筑改造修缮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迈向新台阶,关于建筑修缮的施工标准和定额标准的出台已经是建筑修缮行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
3.关于建筑修缮的行业研发和专家机构
建筑修缮涉及建筑的各个领域,诸如结构、防水、保温、装饰装修、暖通、制冷、电气、机电、机械、岩土、给排水、园林、环境等,而各个领域的修缮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来讲,建筑修缮技术还相对粗放。例如保温修缮,如何在不破坏原有保温层的基础上,解决保温层空鼓的问题,现在依然是业界难题。
因此,组织建设建筑修缮产业相关的技术方案平台、材料研发平台和专家平台,将产业的先进生产力聚集起来,共同推进建筑修缮技术的进步和建筑修缮材料的创新,解决目前修缮技术方法单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技术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改变无法全面、准确评估待修缮建筑更无法确认修缮后的效果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建筑修缮现状,也是建筑修缮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需求。
4.关于建筑修缮产业工人的培训
建筑修缮工程不同于新工程,对于技术方案、施工流程、施工工艺等都有特殊要求,因此新工程从业人员不见得就是建筑修缮工程的合格从业人员。因此,针对建筑修缮的不同领域,关于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应随着行业发展同步开展,这并不是革“建筑修缮马路游击队”的命,而是倒逼“建筑修缮马路游击队”必须提升自身的技术、工艺和服务水平,这就是建筑修缮市场的“供给侧改革”。